陈水扁政府死穴钱更多的钱-【新闻】
陈水扁政府死穴:钱,更多的钱
扁政府执政逾六年,总在两岸问题与朝野关系上,吵得不可开交,烽火遍地,但感谢在野党的愚蠢,与共产党的愚蛮,扁政权总是能找到出路脱身,真正让他及民进党重伤,血流不止的只有钱,更多的钱。
机要费只是放进口袋的锥子,扎得“第一家庭”哀哀叫,但与吴淑珍涉嫌贪污的一千四百万比起来,扁政府更大的金钱游戏是“二次金改”,高举金融自由化、民营化的大旗,扁政府成为分配上千亿资本的庄家,金控财团家族则是杀红眼的闲家。 玩了六年,台湾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见明显提升,“国家”倒是慷慨大方地变卖公营行库,上下交征利,中间则是一幅车水马龙、户限为穿的官场现形记。玩着玩着,玩出了中信金弊案、开发金弊案,台新金并彰银也疑云重重。
莫怪乎,一般民众对于二次金改虽然欲拒还迎,赞成者与反对者平分秋色,但论及二次金改成效的满意度,不满意的比例竟是满意的四倍,意即民众虽然不反对金融改革,但对于扁政府的实际成效,满意度竟然只有一成多。
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,可以靠着绝佳的执行力及调整能力,重新拾获民心;但也可能因为执行过程荒腔走板,导致民众更为反感,不幸地,“二次金改”属于后者。
反映在民调数字上,二次金改政策的实际“成效”,除了让辜家重挫,面临前所未有的企业及家族危机,也让金管会此一专业金融监理机构暴露出内部弊端,成为另一需要监理的政府单位,更让民众对金控财团的信任感更低、对政府公部门的信心持续探底。
值得玩味的是,当被问及“金融弊案层出不穷,谁最该负责?”认为“总统府”首当其冲的民众,竟与直接主管机关金管会旗鼓相当,背后意涵可能有二:一、民众认知中,“二次金改”政策由扁政府强力主导,自然应负起相对责任;二、相关金融弊案中,“第一家庭”介入的传闻不断,所谓“红顶商人”的政商黑幕,最终往往指向“第一家庭”及其心腹。
因此,“二次金改”一度是陈水扁常在嘴边的重大政策绩效;到头来,却是他失败的两任“总统”任期里,最失败的政策之一。不管差错在于一开始的野心企图、执行步骤的错拍失当,或是人性弱点造成的贪妄怠渎,如果病灶不除,不管是二次金改、三次金改、四次金改,只会是一场更大的金钱游戏,让台湾的金融业变成地雷股,不只是经济上的,也是政治上的、社会上的。来源:台湾《中国时报》